卷板机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 卷板机
火狐全站官网首页官网入口:一家科研人 三代创新路 - 山西新闻网

一家科研人 三代创新路 - 山西新闻网

来源:火狐全站官网首页官网入口    发布时间:2024-07-24 11:49:56


销售热线:18018428808

产品详情

  太重,被称为装备制造业的“共和国长子”,装备制造业有多重,太重就有多重。从创业艰辛到功勋卓著,筚路蓝缕,历经风雨,这家企业70年如一日,依靠创新不断刷新着一项项装备制造的世界纪录。今天,回望来路,每一次核心技术创新与国际市场的开拓,都蕴涵着无数普普通通太重人的默默奉献,这家集团的每一个成长足迹,都展现了中国产业工人身上的勤劳与智慧,都为我们树起了创新发展的时代精神。

  6月初的一个清晨,秦捷像往常一样迈着轻快的步伐,早早地来到太重集团技术中心,一进工作室就打开电脑忙碌起来。“明天要出差到河北沧州,为我们设计的国内首台RBE直缝焊管生产线进行现场编程调试。沧州任务完成后,将赶往黑龙江建龙,那里有我们设计生产的热处理生产线及智能化项目也需要现场调试。”秦捷边整理手头厚厚的资料边对记者说,“黑龙江的工作完成后,就要去印度……”今年35岁的秦捷大学毕业后就到了太重轧钢所工作,11年来,他也由一名普通的设计员快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电气高级工程师。

  走进太重展览馆,秦捷指着位于展厅内“艰苦创业”板块正中位置的一张照片和记者说:“这是我爷爷秦文彬,这是1960年他带着自己发明的宽刃光刀在内蒙古参加全国表演时的情景。”说起爷爷来,一直给人感觉含蓄、腼腆的秦捷脸上瞬间焕发出一种由内而外的自豪感,令记者也不由得对秦文彬老人充满了深深的好奇。据了解,一家几代人都是太重职工的有很多。像秦捷、秦捷妈妈(白淑萍)、秦文彬一家三代都从事技术工作的却不多,尤其是他的爷爷秦文彬更是一位太重“传奇式”人物。

  “你们看到的那张照片是1960年拍的。说起那个时代,至今还令我心潮澎湃!”已是85岁高龄的秦文彬精神矍铄,一米八的个头依然腰板挺直,讲起线年,国家做出全面支援太重建设的决定,当时19岁、已是大连机车车辆厂7级车工、大连市劳动模范的他携家带口来到太原。当时的太重只有一间大的二金工车间(起重机分公司的前身),秦文彬与老一辈太重人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全身心地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建设之中。1958年,太重掀起了技术革命新高潮,涌现出一大批高效率的生产闯将和技术革新能手,时任一金工轮轴工段长的秦文彬发明的宽刃光刀,极大地提高了机加工效率和精度,在全国产生了极大影响,他与北京永定机械厂钻工被人们称为“秦大刀、倪钻头”,在全国工业界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

  20多岁成了全国的名人,在技术创新的路上秦文彬并没松懈。“改革开放初期,太重第一次与国外合作生产Φ140管轧机,我所在的车间承担了主要生产任务。别的企业干不了的活,国家就会让太重来干。挑重担,干难活,是国家赋予太重的使命。当时,我们国家生产不了无缝钢管,只有德国、美国、日本有相关设备和技术。我和时任太重工艺处处长的袁力生被派赴德国学习、合作生产管轧机。”既然是合作,就要有拿得出手的产品和水平。面对当时一无设备、二无技术、三无时间的挑战,秦文彬和袁力生通宵达旦,画图纸,上机床,最后制定出一套可行性方案,发挥镗床加工等技术优势,采用人工刮刀刮的办法,最终独立生产出了4组机架中的2组。当德国专家看着这群“土专家”居然靠自己的双手产出了合格机架时,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如今,秦文彬他们当年生产的这台管轧机提供给上海宝钢后,几十年如一日,从始至终保持着有效运转……

  “我公公他们这一代人那是相当不容易的。条件艰苦,但他们身上那种不服输、不妥协的劲头一直都激励着一代代太重人。”秦捷的妈妈白淑萍退休前也在技术中心工作,在太重工作32年,她参与的项目招投标活动不计其数,如果说搞科研的技术员是冲锋在前的战士,那像她一样在背后默默付出的人可可以称为“幕后英雄”。

  为每一份招标采购,白淑萍和同事们常常加班到深更半夜。2007年当三峡大坝千吨发电机转子缓缓移动时,“太重人”有理由骄傲。这台“中国起重机之王”体态笨重,身手灵活,上千吨负荷,信手拈来,几万次对接,分毫不差。此前有记录的国内外桥式起重机最大起重量为650吨,三峡大型起重机研发项目较过去比,起重量翻了近一番,如果按传统起重机做类比设计,根本没办法加工制造、运输、安装,也满足不了三峡工程各项高标准技术方面的要求。“1200吨,世界最大”这个字眼出现时,对于太重人来说吸引力极大。白淑萍回忆,当年正是这一个数字确定时,起重机研发团队对拿下这个装备的决心反而更大了。

  太重的三峡项目一举中标,白淑萍和同事激动得热泪盈眶。国产起重机代替进口起重机,直接节约人民币1.8亿元。三峡工程老专家庄明翔、宋立人曾说,“把三峡桥式起重机交给太重制造,事实上我们的选择是对的,我们用桑塔纳的价格买到大奔驰。”三峡1200/125吨桥式起重机研制成功确立了我国起重机设计制造水平在国际上的地位和竞争优势,目前这项技术已大范围的应用到各类起重机上,祖国各地、世界角落随处能见到它们的身影。

  2013年,白淑萍所在的太重技术中心跻身全国国家级技术中心十强。国内外订单慢慢的变多,工作越来越繁忙,她见证了太重科技投入稳步增长,研发团队不断壮大,专利数量逐年增长,新产品贡献率也不断的提高,12500吨压机、75立方米矿用挖掘机、AP1000核电环吊、500吨全地面起重机、5兆瓦风电机组等一系列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的产品相继问世。“太重每年拿出年营业收入的5%,超过10亿元用于科技投入,技术中心的科研人员专做别人做不成的,干别人干不了的”。在她眼里,技术中心在太重就是“特区”,政策上宽松、管理上自主、资金上倾斜。“正是这样环境里,太重人对于创新近乎偏执,尤其是创纪录的新产品,就是不吃饭、不睡觉,也一定要拿下来。”

  2007年,大学毕业的秦捷接过爷爷和妈妈的接力棒,接过了前辈们刻苦钻研、永争第一、无私奉献的太重精神——“为我先锋”。他先后参与了全国首台180连轧管机组设计调试、太重首台盾构机的开发、太重首台大口径直缝焊管机组的开发等。太重首套JCOE直缝焊管机组、太重首套不锈钢JCO直缝焊管机组、国内首套RBE三辊卷板机组等装备先后打进国内外市场。

  “去年至今无疑是工作以来最忙的时段,来不及总结,也来不及思考,设计加班已成为工作的常态。”我国首套BBE三辊卷板机组生产线,秦捷担任了电气主任设计,这条直缝焊管生产线从电气开发到电气设计到现场调试,他下了很大的功夫。有人曾这样概括太重的产品特点:单个瞧“大块头,世界级”。整体看,“小批量、单件,不起眼”。对于太重,每拿回一个订单,都需要“量体裁衣”。产出的每件产品都需要技术创新,并由许多个创新点凝结而成的系统集成。秦捷的印象里,自己的研发项目曾因为技术细节,制定方案无数次被推翻重来,常常陷入气馁,但一觉醒来,心态调整,重新开始。

  过去,由于缺乏核心的控制技术,太重生产配套无缝钢管连轧机、挤压机等传统产品,虽然做大量工作,却只能拿到少量利润,实际给国际巨头打工。如今太重老中青科研人员成功突破这一领域的集成技术,形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成套技术与工艺,并成功出口国外市场,成为企业新竞争力中重要的一环。

  “如今太重的国际订单已占到40%,作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领军者,世界智能化重型机械的领军者,太重想要继续领跑,脚步一刻不能停。”眼下,印度酷暑难耐,秦捷和技术人员挥汗如雨做着设备最后安装调试工作。“国外订单慢慢的变多,老外在施工现场往往先是怀疑,后来很赞赏,到最后肯定说‘very good,’我们的活干得越来越漂亮。我为前辈们的奋斗感到骄傲,今天,我想说,爷爷、妈妈,看我们的!”

  “创新的脚步一刻不能停!”太重集团技术创新部部长肖利民和记者说,去年,太重集团全年完成新产品开发70项,新产品试制72项;全年制修订国家及行业标准10项,授权专利93项;智能化提升有了积极突破,起重机率先在国内实现钢水吊运无人化操作,传统产品一马当先的优势得以巩固。这些不能离开技术中心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

  目前,太重技术中心正在推广使用三维参数化设计,大幅度的提升模型的生成和修改的速度,缩减产品研究开发初期的设计时限和成本,从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设计手段的逐步提升,将为太重在产品性价比、配套件国产化、产品系列化及轻量化等方面赢得更多话语权。今年太重集团还将充分的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其他产学研创新平台,强化产品可靠性、智能控制等基础理论的研究应用,全力实现有关技术的自主化。同时,结合我国后工业化时代的特点,对现有服务云平台做拓展、延伸,为用户远程运维及故障诊断提供可行性解决方案,提供高水平的增值服务,实现由生产型制造商向服务型制造商的转变。本报记者 沈 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标注明确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上一篇: 加料机操作规程

下一篇: 【48812】内孔车刀

最新资讯